亚洲一级一中文字幕2019_久久综合精品五月丁香_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站自慰_人妻无码aⅴ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三级AV在线

  • 1

您現在的位置:>首頁>新聞動態(tài)>攝影技巧

攝影技巧

室外自然光的特點與運用

發(fā)布者:羽翼國際藝術學校 發(fā)布時間:2013-06-07 閱讀:13274次

上一條下一條

室外自然光主要由陽光和天空光源混合而成,陽光是主要光源,亮度高,照明均勻,照射時間長。

(一)    直射陽光的變化規(guī)律和造型特點

沒有被云霧遮擋的太陽光是典型的直射光,亮度高,光質硬,能使被攝體形成明顯的受光面、背光面和投影。

典型的陽光天氣,根據其光效特點,可分為以下四個主要時間段:日出和日落時刻、上午和下午時刻、中午時刻、清晨和黃昏時刻,如圖3-3-1所示。(見表3-6)


表3-6  太陽直射光的變化規(guī)律和造型特點
1投射角度/2造型效果
平射時期
(日出和日落時刻)
斜射時期
(上午和下午時刻)
頂射時期
(中午時刻)
天空與地面的亮度間距
懸殊大
接近,天空亮度稍高于地面亮度
地面亮度提高
景物水平面亮度和垂直面亮度間距
景物垂直面的亮度高于水平面高度
比較接近
景物垂直面的亮度低于水平面的亮度
景物明暗反差
反差弱,調子柔和
反差適中
反差強烈
景物的色調和影調
色調偏暖,影調柔和
色調、影調正常
反差強,調子硬


1日出和日期時刻


日出和日落時刻,光線帶有明顯的橙紅色調,并有霧氣和塵埃,使景物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都有所降低,產生輕柔迷離的朦朧感。若采用逆光拍攝,畫面空氣透視明顯,景物深遠淡的空間感得到強化。如圖3-3-2《大地放歌》中彩霞、牧童、羊群等田園景象,在傍晚的光線下偏橙紅色調,畫面富有詩情畫意。


早晚的光照以太陽光為主,天空光較暗,景物的垂直面照度比較高,水平面照度比較低,因而拍出的照片垂直面積水平面的反差較大。受光呈暖色調,所以在這個時刻拍攝的照片畫面常有明為的冷暖對比效果,如圖3-3-3所示。


早晚陽光照射角度低,物體的投影往往被拉得很長,是利用物體的投影來進行創(chuàng)作的理想時段。物體的投影可以間接地反映物體的形狀、表現空間和提示時間,并具有含蓄、優(yōu)美、寓意的特點,給人留下較大的想象空間。

2上午和下午時刻

上午,太陽從15攝氏度上升至60攝氏度,下午,太陽從60攝氏度下降至15攝氏度,時間較長,是攝影的正常時刻。這段時間光線的特點是:照明強度高但變化小,色溫均勻穩(wěn)定,使被攝物體具有較強的明暗差別,同時地面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交織成的柔和光線,輔助照明物體的暗部,呈現出豐富的層次,如圖3-3-4所示。


這段時間的光線在攝影中的運用最為廣泛,拍攝人物、建筑和風光都很適宜。此時拍攝,畫面清晰明朗、抬頭適中、層次豐富、色彩真實自然、立體感和空間感都能得到較好的表現(見圖3-3-5)。

3中午時刻

太陽從60攝氏度上升至90攝氏度或從90攝氏度降至60攝氏度的這段時間,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午時刻。在這段時間內,光線投射到景物的垂直面照度低,水平面照度很高,因此被攝對象的頂部很亮,其他部位較暗,明暗對比較強烈,被攝體的投影很短。頂光拍攝人物肖像近景會形成反常的骷髏狀效果,一般不適宜用于刻畫人物,但運用得當又可成為一種特色,拍攝富有表現力的畫面。如圖3-3-6《藏族老人》運用頂光白了,旭光在老人的頭頂和臉部形成強硬的明暗反差,使額頭锃度突出,較好地表現出藏族老人的粗纊神態(tài)和堅毅性格。


頂光用于拍攝風光效果也是不錯的(見圖3-2-17),如頂光照射可使森林樹葉透亮多彩,獲得較豐富的景物層次。如利用頂光拍攝高山流水瀑布,可提高流水的水平面亮度,而讓懸崖峭壁等垂直面處于陰影中,突出畫面主體。若配合較高的視點拍攝,能展示出深遠的景物空
間。

(二)    散射光的造型特點

散射光或稱漫射光,其照明特點是:光的照射面積大,暗度弱,光線均勻,沒有明暗的光源方向性,景物的明暗反差小,立體感、質感和色彩感表現較差,景物的層次主要靠物體本身的色彩和明暗分布來形成,畫面調子平淡而且柔和,如圖3-3-7所示。

散射光依天氣狀況和具體環(huán)境的不同,其亮度、反差、色溫也不同,主要有清晨、黃昏、多云天氣、陰天、明天陰影處等類型,它們雖然大體上相似,但散射效果上各有不同。(見表3-7)。

表3-7  散射光的形態(tài)與造型效果

清晨和黃昏:太陽出來之前,景物主要由蠶繭上的散射光照明。光線色溫高,拍攝出來的彩色照片呈藍紫色,整個畫面清新、淡雅。如圖3-3-8所示。當太陽在地平線附近時,天邊逐漸變?yōu)榕{,可以拍攝出高反差和色彩飽和的照片。黃昏的光線性質與清晨相似,景物失去了細部層次,只能看到概貌,如圖3-3-9所示。維持這一開關的光線時間比較短暫,應抓住機會拍攝。附著早晚時間的前后推移,天色越來越暗并進入到夜間,景物外形特征也逐漸消失。

薄云天:陽光經過云層柔化后,由硬光變成了軟光,但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較大的亮度,可以在被攝體上形成受光面、背光面,并形成一定的明暗反差,有利于表現被攝體的立體感、質感和層次。多云天的色彩基本保持日光色溫,拍攝彩色照片不會產生偏色,是拍攝時裝、人像、翻拍字畫的理想光線(見圖3-3-10《人像》)。

陰天:陽光透過厚厚的云層才投射到地面,光照度降低,被攝體顯得平淡,缺乏陰影和反差。如果你想靠強光和陰影來烘托畫面氣氛,就要避開這種光線拍攝。如果你所尋求的氣氛是柔和憂郁的,陰天的漫射光線就比較理想,如圖3-3-11所示。

晴天陰影處:如建筑的陰影中、樹蔭下、帳篷和陽傘下(見圖3-3-12),被攝體主要由天空光和環(huán)境反射光照明,有一定的方向性。晴天陰影處的光線變化較大,攝影者可靈活調整被攝對象與環(huán)境的關系,以獲得前側光、側逆光等光線效果。

(三)    特殊天氣條件下的用光

特殊天氣主要指霧天、下雨天、雪天、夜間等天氣。若利用好這些天氣條件下的光線,也能拍攝出富有表現力的照片。

1霧景用光

霧是一種天氣現象。霧氣可以掩蓋雜亂的物體,使地面景物如薄紗般若隱若現,畫面顯得簡潔、淡雅和空靈。一般不將霧作為單獨拍攝對象,而是常用霧氣來美化畫面、營造氣氛。


霧景一般適宜選用側逆光和逆光,對表現霧半透明的質感和擴散現象較為有利,且畫面空間感強。如圖3-3-13《松崗碉樓》,山間飄落著淡淡的晨霧,與天空中的彩霞連成一片,將山寨高高的碉樓映襯得更加挺拔。拍攝晨霧在日出1~2小時后最好,因為此時的太陽光較強,霧氣也減弱了一些。

2雨景用光

下雨天的光線一般比較陰暗,地面環(huán)境光較弱,能見度大大降低,天空亮度和地面亮度差距較大,景物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比較低。所以下雨天不宜拍攝背景過亮的大場面,否則容易變得白茫茫一片,無法看清遠處景物。

很多人在下雨天都收起相機,其實在下雨天可以拍攝出一些富有情趣的照片。如圖3-3-14《在雨中》通地一家人在雨中奔跑的情景表現出家庭的親情和幸福,畫面上雨是傳情因素,年輕的妻子全神貫注地懷抱著孩子,丈夫打著雨傘來為妻兒遮雨,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。

3雪景用光

雪花灑落,大地變成潔凈淡雅的銀色世界,這是個令人陶醉的題材。雪天拍攝,要注意在大面積白雪中選擇深顏色的或暖色的景物作點綴,以免畫面單調。如圖3-3-15《沙海雪野》在大面積雪中選擇深色樹枝作前景,采用俯拍機位將早上低角度側光產生的投影拍進畫面,使雪中細微的高低起伏形成生動的光影變化,很好地表現出雪的層次感和畫面空間感。

晴天的冰雪表現反差強烈,亮度極高,若要表現出冰雪潔白透明的效果和豐富的層次,應選擇側逆光或逆光照明,如圖3-3-16所示。

4夜景用光

夜景攝影主要是利用現場人工光和天光提供照明。如燈光照明下的城市街景、鄉(xiāng)村農舍、商店櫥窗、廣告牌等都是好題材。在元旦、春節(jié)等重大的節(jié)日,還會燃放煙花和節(jié)日燈飾,構成特有的夜景氛圍。

如果數碼相機或彩色膠片的色溫為5500K橙紅色調;如果拍攝月光照明下的景物,畫面又偏藍色調。一般對于這些偏色都不做校正,畫面反而有一種特定的光效和氣氛。

本文摘自羽翼國際藝術學校自制攝影學習教材上之“第三章 攝影照明”,本書由楊恩璞教授主編。

版權所有:上海羽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   羽翼國際老師微信:15216614806(同手機號)   滬ICP備2024069957號-1